初夏,晋西北的五寨大地一片生机。每天早上,位于五寨县的百梦园社区都会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居民纷纷走出家门锻炼身体。思源小学、幼儿园、惠民医院、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就业园区……五公里的范围内不仅是生活圈,还是就业圈。这些几年前从农村通过移民安置搬迁到此的居民已习惯了城里的生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乐、住有所居、劳有所获”的梦想随着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正成为现实。
如今,五寨县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元”,疏通了基层治理脉络体系,实现了社区建设从无到有,搬迁群众从散到聚,治理能力从弱到强。

党建引领 夯实治理基础
27栋楼,1414套房,4个乡镇,3680人……作为五寨县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点,百梦园社区如何实现群众的“安居梦”?这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长远的发展问题。
破题的力量来自党建。以党建总揽全局,五寨县为百梦园社区开出基层治理的良方。
党建牵引,为基层治理撑起制度之伞。该县把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与执行“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深度融合,平均每月召开支委会3次以上、党员大会1次、党小组会2次,党员参加率达到90%以上,切实增强了社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推进“主题党日+”多元化,采取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到烈士陵园祭扫、讲“革命故事”“抗疫故事”等方式,适当增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实用技能、文化科技等学习内容,有效提升了百梦园社区的组织力。
党建牵引,为基层治理凝聚共建之力。150余名党员干部组建13支党员先锋队,在疫情防控中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服务社区群众,与社区一线工作人员一并编组,切实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该县日常以“大走访、送温暖,大排查、送服务,大帮扶、送保障”活动为载体,入户走访排查、看望慰问、宣传政策,与社区群众谈心交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通过就业政策宣讲、信访矛盾化解、工作推介、困难帮扶等举措,切实提高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
党建牵引,为基层治理激发“红色”动能。百梦园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途径,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居民参与的治理体系。坚持加强党对物业的领导,破解物业与居民间矛盾纠纷。引导社区、业委会成员、物业企业代表研究解决小区治理难题,协商解决居民身边的物业问题,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延伸末梢 织密治理体系
单元长、楼长、居民小组……如今,在百梦园社区随便行走都极有可能遇到一个“干部”,他们正成为社区内基层治理的有生力量。
确保小事不出“格”,大事不离“网”。百梦园社区将基层党建与网格管理深度融合,打造出以“双五级”管理体系为骨架、大党委为牵引、党员为核心、网格全覆盖的基层治理单元。
依楼划格织密“小”网格。百梦园社区是全县划分的第七大网格区,网格长由社区总支书记担任。社区党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3680名搬迁群众各项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在疫情防控中,依托网格,定人定岗定责定任务,党总支对网格支部、网格支部对楼长、楼长对单元长,做到了日排查、日报告,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网络。
“双五级”撑起“小”网格。“双五级”管理体系包含了以“镇党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络员”的党组织“五级”管理体系和“镇政府、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长、单元长”的社区“五级”管理体系。通过统筹党员队伍管理和群众民生服务,实现了基层治理的上下贯通。针对党员队伍管理,党员联络员主动协调移民党员在原户籍属地和集中安置地同时登记报到,实现原户籍属地和集中安置地信息对接实时更新,构建更加高效顺畅的沟通渠道,协调推进社区治理工作。针对民生服务,依托末端“单元长”收集居民需求,逐级对接,户籍属地业务协调社区民事代理代办点进行办理,其他事项按照职责权限协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
“大”党委拉动“小”网格。百梦园社区居民来自四面八方,民生事务多如牛毛,治理工作千头万绪。为统筹各职能部门力量,砚城镇以百梦园社区为核心,整合辖区内单位和组织的优势资源,将辖区内单位、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纳入社区大党委班子,形成条块结合的组织体系。大党委组织体系实行双向进入和交叉任职。砚城镇党委和社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中的优秀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驻社区机关单位、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优秀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代表进入社区大党委。社区党组织成员进入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党组织,构建全员参与、全域共建的组织体系,形成社区主导、驻区单位协作、社区居民为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打通了社区管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通过建立社区工作指导咨询委员会、党建联席会议等,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议事协商会议等制度,实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集中力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多方联动 提升治理水平
百梦园社区统筹多方力量,构建起党组织牵头,教育、卫生、人社等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多方联动、协同共治的良好格局。
“一站式”服务,服务一站到底。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4个搬迁乡镇民事代理代办窗口、6个驻社区单位便民服务窗口和党建办、居民议事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多功能会议室、党群工作站、法律援助中心、图书室等服务区和功能室,组织民政、农业、人社、政法等多家单位入驻社区,为社区居民开展教育、医疗、文化、社保接续、就业培训、就业帮扶、民事代办、矛盾调解、亲子服务等服务,确保群众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实现搬迁群众权益有保障、身份可融入。迁出地乡镇派驻社区民事代办员,全面推行代办制度,为移民党员群众代理代办农村低保、新农合、养老、民政救助等业务,“十项服务一厅办理”服务模式,实现搬迁群众事务“一站式”办理,打通了搬迁群众融入的“最后一公里”。
“一公里”生活圈,“圈”出幸福生活。小区内水、暖、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小区内建设有百梦园幼儿园,门口建有休闲购物广场,200米处配套建设有思源小学,800米处建设有五寨县第三中学。搬迁群众的文化休闲、子女教育就近即可满足。小区居民在一公里范围内可便利解决衣、食、住、医、学等需求。
“五公里”就业圈,“圈”稳就业饭碗。五寨县投资130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9630平方米,集休闲、商务于一体的百梦园就业创业广场。同时在安置小区附近批次建设了5个帮扶车间及北环特色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同步配套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入驻企业为搬迁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让小区搬迁群众都能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打造了“五公里就业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五寨县以党建引领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不仅令百梦园社区的居民真正实现了心中梦想,而且走出了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五寨路径”,凝聚起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赵丽 郝永峰 王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