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会现场
6月13日,忻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公安机关禁毒“清源断流”春季攻势专项行动的有关情况。市禁毒委副主任、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军,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负责人李芳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俊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禁毒部门以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禁毒“清源断流-2023”行动部署要求,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禁毒工作最强领导机制进一步巩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市公安局党委多次召开会议对禁毒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始终把禁毒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深化巩固全市禁毒斗争持续向好态势。市禁毒委下发了《关于印发< 忻州禁毒“清源断流-2023”行动方案>的通知》,对全市禁毒“清源断流”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全力推进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是打击毒品犯罪质效明显提升。市公安局采取周通报、月调度、季约谈形式推动工作落实,并派专人前往云南省加强信息交流,开展毒品目标案件协作,沟通研判涉毒逃犯抓捕工作。全市公安禁毒部门坚持以打开路,深挖吸毒人员毒品来源,不断扩线追踪,摧毁毒品犯罪网络,彻底斩断毒品入忻通道,全力遏制毒品犯罪反弹势头。全市禁毒“清源断流”春季攻势取得显著战果,共计破获毒品刑事案件72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79名,缴获毒品499.97克。2月13日,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宁武县公安局联动协作,一举打掉1个贩毒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缴获疑似毒品229.07克,作案车辆1辆,并成功申报部目标案件。
三是禁吸戒毒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市禁毒委深入推进“平安关爱”行动”,按照《关于加强社会面吸毒人员管控的实施办法》要求,加强吸毒人员摸底排查、管控戒治,对社会面吸毒人员定期风险评估,严防吸毒人员漏管失控、肇事肇祸。截至目前,共查处吸毒人员265人,强制隔离戒毒130人,查处“毒驾”17人。全市社会面吸毒人员全部纳入分级分类管控,覆盖率100%。
四是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市禁毒办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中(职)小学校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的通知》,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实现对全市中(职)、小学校的全覆盖;制定《关于充分利用忻州市禁毒教育基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的实施办法》,要求各禁毒委成员单位积极组织所属单位及人员到市禁毒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实行公众开放日制度,面向社会群众开放;坚持网上网下同步宣传,充分运用“忻州禁毒”微信公众号,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宣传矩阵。截至目前,全市禁毒部门共开展各类禁毒宣传活动714场次,市禁毒教育基地共有15个单位2000余人次集体参观,社会群众参观5000余人次。
五是禁种铲毒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成效持续巩固。各级禁毒部门定期开展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和使用单位基础排查,严把购买、运输、仓储、使用关,积极发挥“三员”作用,坚决遏制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截至目前,实地检查企业112家次,实现易制毒化学品“零流失”和涉易制毒化学品案件“零发生”。市公安局与卫健、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强化麻精药品管控工作,目前在案件侦办中无涉及我市非法制造麻精药品的案件。
市禁毒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禁毒委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以创建禁毒示范城市为抓手,以县域毒品问题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为载体,坚持以打开路,宣教结合,以管促防,服务跟进,全力做实做细做强做大禁毒工作。
一是坚持示范城市创建和县域毒品问题综合治理一体推进。为期三年的县域毒品问题综合治理行动是创建禁毒示范城市的重要抓手和创新举措,市禁毒委将以县、乡、村为重点,通过压紧压实各级禁毒工作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禁毒委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禁毒工作,推动县域禁毒工作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制贩毒犯罪活动有效遏制,毒品消费市场明显萎缩,社会危害明显降低。
二是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强力震慑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以禁毒“清源断流”行动为载体,深入开展“集群打零”“拔钉追逃”“断通道”行动,加强情报协作和分析研判,完善公路、铁路、寄递物流联动机制,顺线排查、打深打透,摧毁盘踞本地的涉毒团伙网络,全力遏制外省毒品向我市渗透;以“平安关爱”行动为载体,强化吸毒人员服务、管理、戒治,最大限度减少毒品滥用危害。最大限度发现隐性吸毒人员和复吸人员,摸清社会面吸毒人员底数现状,落实分类分级管控措施。充分利用禁毒专业社工队伍和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强化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深入落实“出所必接”措施,严防吸毒人员肇事肇祸。从严从细从实落实管控措施,严防制毒物品流弊,保持规模化制毒物品“零发生”。深入开展麻精药品管控专项行动,加强源头管理、渠道管理和终端监管,防范非法吸食滥用,坚决遏制麻精药品流弊危害。进一步压实禁种铲毒工作责任,市、县、乡、村逐级签订责任书,逐户签订承诺书,与非法种植前科重点户签订保证书,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继续巩固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基本禁绝的良好局面。
三是继续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全民禁毒氛围。精心策划全民禁毒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弘扬“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生活理念,推进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社区、进农村“六进”毒品预防教育,不断增强全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推动禁毒知识知晓率和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营造全民禁毒的浓厚氛围。

发布会现场
此次新闻发布会由忻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忻州市新闻中心承办。省、市主流媒体记者40余人应邀参加发布会。
记者提问
问:忻州市在加强吸毒人员管控方面有何新的举措?
答:市禁毒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面吸毒人员管理的实施办法》,对社会面吸毒人员实行“三同步”、“三个一”和“六个一律”的管控措施。
“三同步”即对社会面吸毒人员全部定期同步进行尿检、毛发检测和麻精药品滥用检测。
“三个一”即由乡镇街办组织包村干部、社区民警、禁毒社工、村(居)委成员、社区网格员,常态化开展面谈、家访活动,确保按期限要求全部面谈、家访一次,每季度进行一次风险等级评估。
“六个一律”即对于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依据相关法律及规定,一律依法予以强制隔离戒毒;对于拒绝接受社区康复,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并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据相关法律及规定,一律依法予以强制隔离戒毒;对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社会面有吸毒史人员,一经查实,依据相关法律及规定,一律依法予以顶格处理;对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戒断三年未复吸人员,一经查实,依据相关法律及规定,一律依法予以顶格处理;对于高、中风险长期外流吸毒人员,依据《社会面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管控办法》,一律依法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向外省外市流入地派出所发函实施双向管控;在大型活动安保前,对于外流吸毒人员,一律依法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向外省外市流入地派出所发函实施双向管控。
问:今年是忻州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的关键之年,在这方面忻州有何推进措施,进展如何?
答:按照“重点县全面推,一般县推重点”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一区一市两县”即忻府区、原平市和代县、繁峙两县,严格按照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六全”体系标准要求,着力打造毒品治理示范品牌,引领带动全市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按照这一工作思路,市禁毒办和市禁毒协会已经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创建“禁毒示范单位”活动,目前该项活动已经进入考评验收阶段。下一步,将根据考评情况,选取一些学校、企业、单位、村、(社区),颁发“禁毒示范单位”牌匾,为不同行业部门树立榜样标杆,并组织全市禁毒部门参观学习,将“禁毒示范单位”的工作经验向全市推广,以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问:刚才从发布内容中了解到忻州市禁毒办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我们非常关心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名青少年如何有效防毒拒毒,是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有效实用的办法?
答: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总结了一些办法,具体是“五不、一报警”:
禁地不去。不要去酒吧、网吧等法律明令禁止青少年出入的场所。
生人不见。尽量避免与陌生网友及复杂场所陌生人单独接触或见面。
非正规不买。要在正规的商场、超市购买饮料、食品,小商小贩、来路不明的饮料、食品不要购买。
来路不明不要。陌生人给的食物、饮品不可随便接受。
脱离视线不食。不让自己的饮品离开视线,离开视线的饮品不喝。发现可疑报警。如发现疑似毒品,机智拒绝并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发布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