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高审判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静乐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小额诉讼程序高效、快捷、一审终审的制度优势,将强化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作为案件繁简分流的重要抓手,坚持“简程序不减权利”,准确界定小额诉讼案件标准和范围,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从明确适用标准、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流程监管三个方面同步发力,小额诉讼案件审理步入“简、快、准”的良性轨道,结案率、调撤率和服判息诉率显著提升,实现了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01 一、明确适用标准,确保小额诉讼程序应用尽用
明确法定适用和约定适用的标准,要求对标的额不大、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金钱给付民事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对符合约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适用。对在多元化解、诉前调解程序中不能化解的,而又符合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条件的民商事案件,一律由审判团队按小额诉讼程序审理,实现小额诉讼程序与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有机融合,努力做到应用尽用。
02 二、加强宣传引导,扩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面
立案时对案件进行甄别,对符合约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适用,向当事人详细介绍小额诉讼程序“短、简、快、省”的优势,提升约定适用意愿。全面履行程序性告知义务,在诉前、诉中阶段强化法律释明,告知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异议期限和救济方式等事项,确保当事人对诉讼过程的知情权和程序运行的异议权。在审理阶段,再次告知当事人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及注意事项,引导当事人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做到全部庭前释明。同时加大判后答疑力度,明确告知不服判决享有申请再审的权利,确保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无缝衔接。积极宣传小额诉讼程序典型案例和实际成效,提高社会知晓度,推动形成小额诉讼程序广泛适用的良好氛围。
03 三、加强流程监管,严格小额诉讼案件的程序转化机制
准确把握小额诉讼程序转换衔接和审限管理,实施全流程精细化闭环管理。明确司法确认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和审判组织形式转换的条件、要求和相关审批程序,严格规范案件审理过程中的程序衔接转化和审批流程,实现案件审限和流程的从严把控。全流程监督管理,压实院庭长职责,重点关注小额诉讼与非小额诉讼间的程序转换,严格节点管控,全方位涵盖立案、分流、调解、判决四大环节点,每一步骤均详细标注工作启动、结束时间,经识别审查,对需进行程序转换的案件,快速实现信息回溯,进一步细化程序退出机制,完善程序转换审批,由法官审核确认,报请分管副院长审批,由院长批准转换程序,避免程序空转。同时注重提升司法效能,制定小额团队法官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压实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开展常态化案件质量评查,定期通报案件质量情况,将小额诉讼实施情况纳入督促检查重点工作,确保司法公正。
自2022年6月大力推进小额诉讼适用以来,静乐法院共受理民事案件1015件,受理小额诉讼案件130件,其中,以调解撤诉结案85件,判决41件,调撤率为65.3%,结案率96.9%。静乐法院将依托现有繁简分流机制,继续对小额诉讼程序进行规范化运作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效、便捷、公正解决纠纷的多元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