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长安网,欢迎您!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队伍建设>>正文
2020年度山西省级平安县典型经验:​偏关县
2021-08-13 00:00   忻州政法

党建引领平安创建 携手共创平安偏关

平安建设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近年来,偏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平安建设放在治县理政的首位,在强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切实担负起平安建设的主体责任,大力加强社会管理,紧紧围绕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根本目标,着力推进平安创建重点工作,着力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格局,使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平安创建

偏关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平安创建工作,把“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偏关”纳入党的建设范畴,构建了“党委(党组)引领平安创建、政府推动社会综合治理、人民享受平安创建成果”的新时代平安创建举措,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在党建引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从领导机制、工作思路、工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实践,推动平安偏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调解支持平安创建

坚持党建引领,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立了县城、农村、单位、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努力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

一是调解矛盾有组织。扎实做好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党组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功能,在乡镇、社区、农村成立了调委会。依托“全科网格”建设,在农村设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兼任调委会主任、由3—5名“两委”成员(网格员)为调解员的调解委员会;在楼院普遍设立人民调解小组,在集贸市场、商场、车站等人群密集场所灵活设立人民调解组织。近年来,先后发展了由党员和群众组成的人民调解员和信息员619名,发放“人民调解胸徽”560枚,组织了佩戴“人民调解”胸徽仪式,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群众守阵地、广普法、化矛盾、促和谐的存在感和责任感。

二是调解做到“自身硬”。引导人民调解员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调解工作,通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法律进乡村”、扫黑除恶、乡村振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是调解做到“有戒律”。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坚持把规矩纪律、法律法规挺在调解最前面,把人民调解融入行业监管与服务的全过程。通过每天观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和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以案释法,教育人民调解员在代理案件、调处民间纠纷等民事中不越红线、守住底线,形成“人民调解为人民、平安创建强固本”的良好风尚。

四是多部门聚合力。从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选择了政治站位高、党性修养强、业务能力强的14名专职调解员,充实了人民调解队伍,打造了一批民事调解、法律调解等调解品牌。同时,深化“调解七进”,聚焦零案件、零上访、零事故“三零”单位创建,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依法规范,分类指导,积极推动在医疗、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物业管理、婚姻家庭、环境保护、市场消费等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扩大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

天眼助力平安创建

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投资600余万元,安装一类探头300个,视频卡口21个,新全景机1台,微卡口抓拍机45台,卡口抓拍机43台,人脸识别机4台,球机2台,鹰眼2台,基本实现县城城区主要街道、大小路口、重点场所全覆盖。为全县社会治理提供了智力支撑,公共视频监控平台升级改造已经完成,二期“雪亮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并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做到了将综治视联网逐步向乡镇和重点村(社区)的延伸,实现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

经验优化平安创建

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秉持“自治消除矛盾、法治定纷止争、德治春风化雨”治理理念,不断加强基层党建,不断推进“五治”融合,在推进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同时,探索出新时期传承“枫桥经验”的全新形式。我县积极开展申报新时代“枫桥经验”省级示范乡镇单位的活动,精心打造新关镇、水泉镇二个示范乡镇和10个示范村。通过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行先试乡镇和村,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使推广活动有方向、有目标、有样板,以点带面引领和带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我县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政府为主体,依托城乡综治中心,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村(居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化解矛盾、整治隐患、服务群众,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广大群众水平明显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矛盾纠纷、越级上访、进京非接待场所上访人员减少,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公共安全事件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上升的“三不”“三少”“三降”“三升”目标。

法治融入平安创建

坚持把普法工作贯穿于平安创建全过程,对于矛盾纠纷的调处做到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析法,把调解的过程变为当事人学法、懂法、守法的过程,对已调解完毕的案件,按时进行回访,促使当事人成为法律知识的传播者,真正做到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普法宣传、在普法宣传中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开展人民调解员现场义务法律宣传咨询、法律帮扶服务活动,及时为群众化解因婚姻家庭、劳务关系、交通事故、宅基地等引发的纠纷矛盾,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夯实法治偏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根基。全县有4个村(社区)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村荣获“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基层保障平安创建

继续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在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建设中,着眼于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延伸平安建设触角,拓宽平安建设的覆盖面。开展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企业等多样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大对涉及水、电、气、油、热等国计民生重点单位的平安创建督导力度,从村、社区、医院、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抓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严格评选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县8个乡镇全部被评为市级平安乡镇,通过巩固基层小平安促进了全县大平安。

“党建引领平安创建”模式,彰显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深化了“我为群众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下一步,偏关县将继续坚持以树立改革创新理念为前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关键、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保障、推进基层职能整合为方向、有效激发社会活力为途径、为群众提供精细服务为根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基础、培树特色文化品牌为灵魂的总体思路,加大学习推广力度,不断完善基层平安创建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服务群众水平,着力营造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考核督查、宣传引导的综合治理体系,持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来源:忻州政法微信公众号)

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方式:0351-7024500


Copyright 2018 www.xinzhou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忻州长安网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35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