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单位创建是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顺应形势,因地制宜,在治晋兴晋强晋伟大征程中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的重大创新。按照省委安排部署,忻州市扭住“三个关键”,着眼“三个统筹”,坚持“四个聚焦”,奋力蹚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新路。

一、扭住“三个关键”高位谋划
一是领导责任。把“三零”单位创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高点定位部署落实。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扛起责任,先后召开10次市委常委会、1次书记专题会、2次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会议、3次市级调度会研究推进,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项目观摩,确保责任传导有力,落到实处。
二是目标任务。坚持以“三零”单位创建统领社会稳定各项工作,紧扣目标任务,着眼本质安全,制定《行动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突出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完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三大体系”,推动创建工作效能有效提升。
三是体制机制。建立“1+3+2”方案体系,完善“五制五表五单五函五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一办五组”职能,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总揽、统筹、督导、引导、指导、监管紧密衔接的工作闭环,营造了创建主体同向同行、齐心合力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着眼“三个统筹”协调推进
一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努力使“三零”单位创建融入忻州高质量转型发展全过程,实施“片区+”工作模式,在项目一线、工程一线、创建一线设立创建工作小组,零距离防范化解矛盾风险,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两下两进两拆双修一提升”、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统筹“大平安”与“微治理”。把“三零”单位创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和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全面落实88+6项任务,着力构建“大平安”格局。同时,着眼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结合“全科网格”建设,全市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全部配齐到位,建成1个市级、15个县级、198个乡级、1592个村级综治中心,划分网格4599个,配备兼职网格员4437名,受理各类事件114057件,处置事件108419件,处置率95.1%,形成了矛盾纠纷化解全流程链条,“微治理”覆盖全面、充满活力。
三是统筹“引领”与“创新”。在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激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的同时,全力支持创新,激发基层活力。构筑了“五级党建平台”,以建设“法治、平安、和谐”社区为主线,推进“八进”工程,发挥“两会一队”和“五老”作用,大力推广“技防入户”“邻里守望”“十户联防”等自防互防措施,创新“联户联调”机制,实现了“问题处置不出村,矛盾风险不上交”。

三、坚持“四个聚焦”深化成效
一是聚焦源头治理,深化矛盾化解。成立市委平安忻州建设社会矛盾化解专项组,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做好“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预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强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加强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192个,发展专职调解员4997名,兼职调解员7466名。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4.64%。
二是聚焦依法治理,控新治旧防变。围绕“零上访”创建目标,开展信访问题“控新治旧”十个专项行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百日攻坚和“四个重点”攻坚战。推广让群众“最多访一次”做法,压实首接首办责任。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把各类信访变量控制在萌芽状态。2020年年底,全市“零上访”村(社区)达91.7%,企事业单位达99.8%。
三是聚焦系统治理,筑牢安全基础。围绕“零事故”创建目标,完善安全生产“543”工作机制,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分布图,形成从源头到末梢的完整治理链条;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明确8个方面17项工作任务,50076家生产经营单位悬挂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牌;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等13项专项整治,切实阻断风险向隐患转化的过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营造“零事故”创建浓厚氛围。2020年年底,全市“零事故”村(社区)达97.94%,企事业单位达99.99%。
四是聚焦综合治理,夯实平安基石。围绕“零案件”创建目标,努力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智慧公安检查站13个、智慧小区32个、智慧巡防警务站34个,3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视频监控安装率100%。开展“万名民警进万家”“四清一肃”“雷霆扫毒”等行动,全面摸排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最大限度消除引发案件的不稳定因素。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0.1%,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2.51%。全市“零案件”村(社区)达到78.15%,“零案件”企业、单位达到99.38%,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