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为深化“分流、调解、速裁、快审”机制改革,忻府区人民法院成立“速调快审团队”,运用了“1+N+N”模式,在工作中发挥速裁作用,不断取得佳绩。现在他们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工作,让我们跟随镜头,一探究竟!
镜头一

在后院的某间办公室里,大清早,电话铃已此起彼伏,应接不暇,旁边是排得满满的开庭记录表,已经换好制服的书记员小杨和法官助理小袁一边同电话里或困惑或焦急的当事人交流、沟通,一边整理开庭准备资料、物件等准备赶往大厅接待当事人去法庭。
镜头二

严肃的法庭中,开庭前法官助理再次询问双方的意见,努力尝试庭前调解,有的当事人陷入迟疑考虑中,有的当事人态度坚定不愿调解,必须开庭下判。庭审中,书记员飞快地记录,温法官以严密的逻辑、简洁的语言询问当事人问题,对于并未经历过诉讼不太能理解法言法语的当事人也会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转述让其加以理解作出回答。
镜头三

紧接着又是下一场庭审,这次是缺席审理,原告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到庭,不过在这之前书记员已经和其沟通好运用“云法庭”,一切都在稳步进行中。庭审结束后对有调解意向的当事人法官继续调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释疑解惑。“我懂了,原来我主张利息是错误的,转贷行为是无效的。温法官,我愿意和他调解,我知道你办事公平,就这样处理吧。”书记员和法官助理很快制作起了调解协议。一上午的工作结束,返回办公室的路上,温法官和法官助理就今天几个并未能调解成功的案件进行讨论,温法官在法官助理提出裁判意见后,加以认可的同时指出其中的不足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进入办公室,法官助理就趁热打铁制作文书,书记员也在抓紧送达调解书和应诉手续。
镜头四

画面越来越远,一间办公室变成两间办公室,一个小画面变成容纳多处的大画面,原来不只是这儿的忙碌,整栋楼上都是如此,每个人或伏案疾书或举着电话又或者跑上跑下,隐约中仿佛听到大大小小齿轮咬合运转的声音。夜幕渐渐降临,整栋楼上都闪烁着光点,将镜头放远,它们都微缩成一束光,渐渐汇入了忻府区法院整幢大楼一连串微黄色的灯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