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难题 真抓实干 务求实效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安排,忻州市司法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业绩是新担当、交账是军令状”工作理念,秉持“负责任、动脑筋、讲良心”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立足工作本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聚焦法律服务供给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将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作为政治责任,突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法治惠企利民上持续发力。该局成立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出台《忻州市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年行动计划》,8月9日《山西法治报》对忻州“用好法治‘金钥匙’打开营商环境‘和谐门’”工作进行专题报道。8月22日召开党组会暨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传达学习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对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强化法律服务保障,深入开展法治体检、法律宣传、解答咨询、法治讲座等法律服务活动,紧盯企业法律需求,精准提供法律服务,以高水平法律服务全力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共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222人,今年共解答免费法律咨询22489人次,受理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233件,覆盖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军人军属等群体,有力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积极夯实乡村法治文化基础,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5月份,该局举办“创优营商环境 筑牢法治保障”文艺巡演33场,受教育群众达15余万人,不断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聚焦制度体系建设
市委依法治市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加强检察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忻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强化制度保障,印发《忻州市2023年度法治建设专项工作考核方案》,将反馈司法建议与回复并落实检察机关提出的纠正意见和检察建议两项内容纳入考核内容,共赋予10分分值,由市人民检察院根据工作台账和调研督导情况进行赋分。3月份,该局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大厅,与公检法建立案件线索会商机制,进一步拓展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联动渠道,发现线索,及时向检察机关通报沟通。7月份,与市检察院建立行政争议沟通会商机制,联合印发《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检察联席会议工作规则》,有效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征求检察机关意见列入必经环节,目前,全市共有17个国家级、7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聚焦联动协作配合
严格按照《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山西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等要求,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做好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并及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为判决和裁定提供重要依据,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有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解等有效对接,畅通联动渠道,形成多元化解合力。今年以来,全市共调解案件4122件,调解成功4095件,调解成功率达99.3%,协议履行率达99.7%。体系化建设法律监督普法教育阵地,市拘留所现已成为全省唯一的现场实景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聚焦律师执业质效
将律师的有效参与作为保障认罪认罚从宽程序公正进行的重要基础,在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同时,努力依法保障值班律师执业权利,确保值班律师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充分发挥作用。全市组建值班律师团队97人办理认罪认罚案件,2022年共参与认罪认罚案件883件,今年以来共参与认罪认罚案件866件。已经建成的全省面积最大、种类最全、受教育人数最多的遗山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将法律监督元素融入其中,通过活动展板和电子屏广泛宣传,在互动区内邀请律师进行法律行业交流、现场讲法、法律咨询等专业活动,在提升律师业务能力与影响力的同时,近距离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聚焦执法司法监督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开展巡回检察监督工作,今年6月至7月,山西省人民检察院第二巡回检察组对我市忻府区、五台县、岢岚县的社区矫正进行巡回检察,巡回检察发现共性问题6条,个性问题6条。巡察整改意见反馈后,市局党组迅速行动,立即开会专题研究关于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做到整改内容明确、责任领导明确、牵头部门明确、整改时限明确。对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立行立改、长期坚持。市局每2个月召开一次视频会,对社矫工作进行部署和辅导。强化跟踪指导,组织人员深入忻府区、原平市、定襄等县督促检查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等情况,以确保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安全、规范、有序开展。
下一步,该局将严格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有关要求,解放思想、破解难题,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全力推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律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
山西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丽 通讯员 张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