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联席会议在榆林神木召开。来自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七地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有关负责同志同聚一堂,共商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发展,共同守护和传承黄河文化,共筑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司法屏障。忻州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连林梅在会上作了环境资源审判主题发言。
会议指出

携手推动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实际行动,也是共建黄河“几字弯”流域协同共治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新格局的有力举措。加强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是毗邻地市法院的共同职责使命,对优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圈、共建“区域生态司法协作、全流域协调治理”新格局、以司法之力守护黄河“几字弯”生态安全,守护好脚下这片承载千年文明的土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会议提倡
要以此次联席会议召开为契机,始终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之大者”为己任,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优先、分类施策”“共建共享、协同共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协作审判、联席会议、沟通联络、调研宣传等工作机制,发扬黄河儿女开放包容、博采众长、浑厚雄壮、百折不挠的精神,以严格的司法环境为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筑牢司法屏障,共同为打好黄河流域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贡献司法力量,奏响新时代黄河司法保护大合唱,“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黄河从忻州偏关老牛湾入晋,流经忻州河曲、保德、偏关3个县,流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涵盖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8个县。黄河赋予了忻州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坐拥众多优质自然资源:老牛湾既是黄河入晋第一湾,也是黄河与长城的握手之处,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被评为国内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黄河九曲十八弯,传奇莫过娘娘滩。河曲娘娘滩地处鸡鸣三省交界,有“天下黄河第一滩”之称。此外,黄河在山西境内最大的支流、三晋母亲河——汾河的源头就位于忻州宁武县。黄河还在忻州大地上形成一条深邃厚重、纵横万年的文化走廊。黄河沿线名人辈出,元曲四大家的白朴,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明清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都诞生在忻州;忻州河曲县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的金属货币“保德铜贝”便出土于忻州保德林遮峪遗址。这里古刹林立、梵音袅袅,长城逶迤、墩台相望,民歌、道情、秧歌、晋北鼓吹等传唱千年,黄河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了人民群众的血液。
忻州作为黄河入晋第一市,是全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忻州两级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一、完善专业化审判机制,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

忻州中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统一实行涉环境资源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统筹适用刑事制裁、民事赔偿、行政监督和生态补偿修复责任方式。全市14家基层法院除设立专门环资审判法庭、巡回法庭外,均设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团队。牢固树立现代环境资源司法理念,以审判专门化为抓手,以改革探索为动力,以建设复合型审判团队为保障,始终坚持“保护优先、修复为主、绿色发展”审判原则,不断探索限期履行、劳务代偿、第三方治理等生态修复责任承担方式,积极推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不断深入。我市忻府区法院通过发布生态修复补植令、设立生态修复异地补植复绿基地、生态司法保护警示教育基地等方式,形成司法打击惩治+行政部门监管+乡村两级监督的联合保护多元治理格局,率先蹚出一条刑事惩罚、生态修复、普法宣传、警示教育于一体的环资审判新路子,并在《人民日报》政治版头条刊发。
二、加强环境公益诉讼审判工作,全力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全市法院畅通诉讼渠道,依法保障社会组织公益诉权,公正高效审理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对有效释放社会组织维护环境公益的潜力,督促企业履行环境保护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妥善审理检察公益诉讼案件,不断提升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司法保障水平。忻州中院审理的山西省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与国家电投集团某有限公司环境公益诉讼一案中,经法院组织调解,被告国家电投集团山西铝业有限公司最终同意闭库,并与原告达成了调解协议。为防止生态修复流于形式,把恢复性司法理念贯穿案件办理始终,环资庭干警对案件当事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情况开展常态化回访工作。中院干警多次到原平市中阳乡上封村对山西省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进行司法回访,目前库区的闭库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三、创新环境资源审判机制,着力打造忻州环境资源审判特色品牌
为扎实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展示忻州两级法院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担当作为,忻州中院于今年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之际发布了一批黄河司法保护专题典型案例。2022年3月18日,在管涔山麓、汾河源头,山西高院、忻州中院、宁武法院共同设立汾河源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成立专业环境资源法庭。2023年3月22日,在河曲县黄河湿地公园,由山西高院、忻州中院、河曲法院共同设立的河曲黄河湿地司法保护基地正式启动。这是我省三级法院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保护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的重要举措。为打造集生态司法保护、生态环境修复、法治宣传教育和环保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保护平台,推动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和充分修复的现代环境治理司法保障体系,中院积极助力黄河流域首家省级生态保护巡回法庭——黄河万家寨库区生态保护巡回法庭成立。2023年9月21日、22日,三级法院又分别设立芦芽山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和五台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进一步筑牢忻州环境保护的司法屏障。
四、加强司法保护协作,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区域协同。今年忻州中院与吕梁中院积极探索创新司法协同保护,以务实举措加快提升司法执法一体化水平,共同签署《忻州中院、吕梁中院跨区域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机制备忘》,共同达成生态环境资源双城保护协作机制,实现两地环境资源领域审判理念与裁判尺度统一,助力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