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深化诉源治理的规律指引。近年来,河曲法院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进队建,立足司法职能,坚持多元共治,不断丰富人民法院践行“枫桥经验”的实践载体,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推进诉源治理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下功夫。
坚持多元共治
联动基层共治力量
河曲法院聚焦源头治理,凝聚基层力量,提升解纷能力,在调解队伍构建上下功夫,以“请进来、调的好、走出去”的思路构建新型特邀调解队伍。建立特邀调解员+N(退休干部、乡镇干部、网格员、社区工作者、村委主干),成立十个调解小组,与“三进”(进社区、进网格、进乡村)工作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以一案带一片促一方的诉源治理多元解纷覆盖模式。
2023年中秋节刚过,一位年近古稀、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在好心人的搀扶下来到法院调解室,要求法院为他主持公道。老人因行动不便,托付邻居为其办理各种生活所需长达3年,现在因经济问题发生纠纷,要求邻居返还2300元。河曲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将该案委派给调解员,调解员从“远亲不如近邻”这一思路着手,与双方进行交流、疏导,最终打开了彼此的心结,一起关于残疾五保老人的民事纠纷于当日成功调解。鉴于老人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又是五保老人,需要社会格外关注,河曲法院院领导和该案调解员与当地村委会积极沟通,让村委时刻关注残疾五保户老人的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河曲法院以柔性灵活的调解方式,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最大程度助推诉源治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坚持服务大局
高效化解农民工“薪愁”纠纷
2023年10月,河曲法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双手捧着牌匾和锦旗来到诉调对接中心。几天前,一起案件的25名当事人因“讨薪难”来到河曲法院寻求帮助。河曲法院收到该案后,经法官仔细研判案情后认为,该案为涉企纠纷,同时也关乎农民工的权益、老百姓的“钱袋子”,本着立足审判职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对涉企纠纷能调则调、快审快结及依法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决定加大对本案的调解力度。
调解过程中,河曲法院主动引用最高法院发布的涉民营企业保护典型案例释法说明,一方面要求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醒企业负责人积极维护企业形象;另一方面凝聚工作合力,不断优化调解方案,联动检察院、人社局等多部门,多次沟通协调,同心推动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历时7个工作日,一起关系农民工切身利益的涉企纠纷案得以圆满化解,既有效减轻群众诉累,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党建引领
创新推进调解员队伍建设
河曲法院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举措,全面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一是打造“1354”调解工作模式。即成立调解组织临时党支部,打造“申请诉前调解案件1个工作日内受理;重大案件分派3个党员突击队调解组;简单案件5个工作日办结;4人(2名法官+2名书记员)速裁调解组保障”的工作模式。临时党支部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就案件办理难题、调解员工作困惑和问题、调解经验交流等及时进行沟通,进一步提升了诉前调解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特邀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定期培训制度以及非诉程序有效衔接机制,以制度化保障诉前调解工作有依据、有规矩、有程序,同时不断提升调解人员专业水平。三是以评促优。率先推动法官参与诉前调解案件评查工作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质效,确保诉讼和调解工作有机衔接,有效促进案件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