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繁城司法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创新“菜单化+法治化+专业化”工作法,为建设平安繁峙、法治繁峙贡献力量。
近年来,繁城司法所立足人民调解职责使命,聚焦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建设,坚持调解流程“菜单化”、调解方式“法治化”、调解队伍“专业化”,着力打造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首道防线、普法宣传的一线阵地、社会治理的重要单元,实现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更加灵活、参与化解的主体更加多元、源头治理的效果更加良好。2022年被评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
调解流程“菜单化”。繁城司法所聚焦打造“全链条”式调解责任体系,创新“群众点单、司法所接单、事后访单”的“三单”工作法,对群众反映的矛盾诉求实施“闭环管理”,实现一站式接单、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一是“群众点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由群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向司法所提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远程视频会见、法律知识宣讲等点单需求。二是“司法所接单”。严格落实首问首调责任制,一旦接收到群众相关法律需求,司法所及时派单,联系相关法律机构、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开展工作,为群众快速提供优质调解服务。三是“事后访单”。做到事前调查了解,事后及时对处理结果进行回访,并对事件办理情况反馈及群众满意度进行分析总结,全面提升法律服务质效和群众满意度。
调解方式“法治化”。繁城司法所结合“八五普法”,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方法,建立宣调结合机制,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一是开展“律企同行”法治大讲堂。定期联合台峰律师事务所在繁城镇乡村振兴会议室组织“律企同行”法治大讲堂,邀请辖区企业负责人参加,持续加大送法进企力度,推动企业牢固树立依法解决利益诉求观念,为企业提供优质法治保障。二是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在各村(社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签约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常态化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和矛盾调解,实现法律服务从群众“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三是建立“宣调结合”工作机制。在“法律七进”活动中,创新建立“宣调结合”机制,一手抓宣传,发挥微信网络作用,向群众宣传相关合同、物权、婚姻、继承等领域法律知识,增强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法治意识;一手抓调解,动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普法力量在深入基层普法中及时发现矛盾,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开展普法宣传19次,法律咨询128起,调解矛盾60余件,发放宣传资料3700余份,受众群众达7000多人。
调解队伍“专业化”。近年来,繁城司法所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操守硬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一是打造“五老特别调解小组”。在村(社区)“五老”人民调解员中,选配1至2名能力突出的人民调解员,组成特别调解小组,在辖区内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或遇沾亲带故不方便开展调解工作时,调动特别调解小组机动参与,确保调解工作高效运行、公平公正。二是组建“巾帼流动调解团”。结合司法系统女性干部多的实情,以及各级妇联同志熟悉婚姻家庭邻里矛盾处置的特点,组建“巾帼流动调解团”,充分发挥女性沟通耐心、思想细腻等特点,重点排查化解婚姻、邻里关系纠纷。三是开展调解员专题培训。定期组织调解员到繁峙县伯强党员教育实践中心开展专题培训,通过课堂教学、视频教学及现场教学相结合,让调解员接受思想洗礼、增强法治意识、提升调解本领,推动其更好地发挥定纷止争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供稿:基层社会治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