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全市法院围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聚焦涉企服务的精度、温度和力度,坚持靶向施治,加大执行力度,全流程提质增效,全方位助企发展。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共执结涉企案件2029件,执行到位金额6.762亿元。
开辟绿色通道
助力企业维权

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快立、快查、快执、快结”。设立专门执行立案窗口,专人解答案件办理流程、承办法官查询等问题,第一时间转交执行线索,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市法院按照《关于全面推行执行事务分段集约、繁简分流、团队办案机制的实施意见》,实行执行事务分段集约和团队化办案机制,对简单涉企案件缩短办案周期;对疑难复杂案件,召开局务会商讨解决,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执行措施对被执行人的不利影响。执行案件平均结案用时从每件106.68天缩短至49.22天,挺进全省第一方阵,执行效率大幅提升。
活用执行举措
助力企业发展


严格执行《关于规范执行案款发放审批程序的通知》,简化案款发放程序,所有执行案款均通过“线上”发放;对一些长期滞留案款,特事特办,允许申请执行人通过短信、微信、电话方式告知本人收款账户信息,减少当事人诉累。发布《关于企业信用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开展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及时解除信用惩戒措施,促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同时,支持实体企业健康发展。出台《关于执行案款管理工作的规定(试行)》,规定案款发放必须使用“一案一账号”,对符合发放条件的执行案款在到账后七个工作日内发放完毕,无特殊原因不得延迟,并派专人对发放情况监督提醒,及时兑现执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开展专项行动
保障企业权益

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执行工作统一规划、集中部署,以开展集中执行行动提升执行质效。2023年9月起,开展“三晋执行利剑”——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加大对涉党政、国企、金融、农民工、事业单位五类案件的执行力度,查人控车打击拒执、财产查控失信惩戒、多方联动源头治理。截至12月4日,全市法院出动执行干警1648人,冻结、扣划被执行案款25309.3732万元,查封、扣押车辆82辆,查封不动产91处,强制腾房7处,传唤被执行人1152人次,限制高消费789人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34人次,发布悬赏被执行人7次,拘传66人次,罚款4人次,罚款13.2万元,移送公安机关建议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3人。
今后工作中,全市法院将继续秉承“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将法院工作融入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着力在强化审判职能、创新执行举措、延伸司法功能上下功夫,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忻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