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长安网,欢迎您!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正文
忻州市司法局五条“硬核”举措护航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2024-02-18 00:00   忻州市司法局

法治“活水”精准滴灌 护航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忻州市司法局五条“硬核”举措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法治先行。近年来忻州市司法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业绩是新担当,交账是军令状”工作理念,秉持“负责任、动脑筋、讲良心”工作要求,立足自身职能,持续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以五项“硬举措”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法治“活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一、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把稳法治乡村建设“方向盘”

2023年以来市委依法治市办打出法治“组合拳”,持续发力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一是起草《法治忻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施纲要》,并建立健全“创建+整改+督导+提升”的一体推进工作机制,年底组建7个督察考核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14个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区和市直部门开展实地督察考核,全面检验法治乡村建设工作成效;二是完善合法性审核机制,构建部门和法律顾问“2+2”双审制度,即起草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双重把关,法治审核机构+法律顾问背靠背双重审核,充分发挥政府法治机构的主脑和法律顾问的外脑作用,增强合法性审核的权威性和专业性,2023年以来共对《忻州市“1+5”农业扶持政策》等共6件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三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2023年4月份我市出台了《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的通知》,持续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目前我市现行有效关于乡村振兴行政规范性文件共4件。

二、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守好法治乡村建设“公平秤”

一是在基层继续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提升我市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二是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向乡镇(街道)延伸,出台工作通知,率先对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作出部署,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岗位练兵实操实训活动,推进确立基层司法所对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的主要监督职能,做到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双下沉”,确保乡镇(街道)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是畅通涉农行政复议渠道,通过忻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开行政复议申请途径,同时对涉农行政复议案件实现“提速快办”,提升案件审理效率,2023年办结涉农行政复议案件2起。

三、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打造法治乡村建设“新高地”

一是织密法律服务网络,截至目前我市 1个市级、14个县级、163个乡级、人口密集地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已全部建成,形成覆盖乡村、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2023年以来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提供涉农法律咨询8153人次,办理涉农案件459件;二是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全市配备了1419名法律顾问,其中律师50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10名、其他法律从业者1259名,全年村居法律顾问协助村(居)委员会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制度数量600余次,为村(社区)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法律服务数量8000余次,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开展公证“巡回办证”活动,对涉及特色产业较多的乡镇以及农村人口密集的村,县公证处以当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依托开展“巡回办证”活动,把公证服务窗口前移至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同时对有办证需求的农民或者乡镇企业提供“预约办证”、“上门办证”、“延时服务”,满足农民群众便利化、个性化公证法律服务需求;四是开展乡村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市、县两级司法行政系统抽调专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乡村企业法律服务团,聚焦农业农村重点产业项目,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召开座谈会、现场解答法律咨询等方式深入法兰、杂粮等特色企业,对症下药开具“处方”,全年为乡村企业开展“法治体检”70余次。

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激活法治乡村建设“新动能”

一是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2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1个,并对其加强动态管理;二是推动“线上”+“线下”精准普法,依托“忻州司法”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阵地进行“线上”普法,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典型案例的讲道理释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设置法律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音箱循环播放普法内容、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等方式对农民群众开展普法教育,2023年丰收节期间市县司法局共开展法治集中宣传15场次,受教育人群10000余人,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0余份,发放学习笔记本、围裙、数据线、物品袋、普法扑克、笔4000份;三是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市司法局依托遗山公园打造忻州市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共有法治宣传栏、文化长廊、图书室等法治文化阵地3373个;四是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市培养以村“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村民小组长、网格员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9000余人,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发动“法律明白人”参与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法律宣传活动,做人民群众身边的普法者。

五、调处基层矛盾纠纷,当好法治乡村建设“稳压器”

扎根于乡村基层的司法所,是司法行政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市已建立14个新时代“枫桥式司法所”,起草并印发《忻州市开展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以“调解进基层”专项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聚焦群众“疑难杂症”,集中力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利用电话、网络、微信、QQ等形式,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展调解工作,2023年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共调解各类案件5055件(涉农纠纷调解案件53件),调解成功5026件,调解成功率99.4%,按照省厅推选“千名村级优秀调解能手”工作要求,我市共61名调解员被评为“山西省村居优秀调解能手”。

下一步,忻州市司法局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猴子摘桃”的闯劲持续强化乡村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供给,推进乡村法治与“千万工程”同行,为乡村振兴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忻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方式:0351-7024500


Copyright 2018 www.xinzhou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忻州长安网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35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