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养经济”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发布,本报记者进行探访——
什么是“云养经济”?小心别被虚晃一枪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的《关于“云养经济”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云养经济”领域非法集资存在投资者多、分布广泛、监管难度大的特点,“爆雷”风险极大,需引起高度警惕。什么是“云养经济”?如何辨别“云养经济”是否涉嫌非法集资?9月25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资本热衷的“云养经济”
互联网农业一直是资本热衷的赛道。比如,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生鲜电商、农产品电商、农村电商。这些炙手可热的项目也正在帮助中国农业转型升级。近些年,在互联网农业细分赛道——云养殖正成为农业科技公司、跨界创业者、巨头公司等纷纷布局的重要方向,他们不仅仅利用科技改变养殖业,也深度服务了消费端的用户。
“云养殖”模式底层逻辑要归于认养农业,也可看做是认养农业跨入“互联网+”新阶段的标志。传统认养模式以线下为主,消费者到农业产业园区或农业基地,挑选某块田地或某一产品,可以参加劳动,也可以托人代管。但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注入,“互联网+认养农业”模式逐渐落地普及,形成了新型的“云养殖”模式。“云养殖”通常采用以下运作模式:认养人通过“云养殖”平台选择想要认养的动物种类、养殖周期和服务内容,并支付相应费用。平台负责提供专业的养殖管理服务,而投资者则可以在平台上实时查看所认养动物的成长状态。到了约定的期限,投资者可以选择收获实物产品或获得现金收益。
这种创新的“云养”模式为农业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将市场消费订单前置化,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后端市场的养(种)殖规模化、职业化和规范化,同时让消费者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参与养殖过程,享受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体验。可以说,云养殖是一种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进行养殖管理的新型养殖模式。它通过将传感器、监控设备等物联网设备与云计算平台相连接,实现对养殖环境、动物健康、饲料供给等方面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和管理水平。
如何鉴别非法集资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云养经济”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这份风险提示中指出,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人打着“云养经济”的旗号,通过互联网APP、电话宣传、组织聚餐旅游和参观养殖场等方式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线上认购鱼类、畜禽、茶场等,承诺到期后可获得高额回报,吸引群众投入资金。这类“云养经济”业务模式已脱离了商品交易的实质,由正常销售行为异化为追求高额回报的非法集资行为,资金安全无法保障,相关风险需警惕。
山西佳镜律师事务所张建华律师表示,按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规定,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各类行为属非法集资。
该怎么分辨?张建华表示,以“云养经济”为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新概念新技术为噱头,进行虚假宣传。部分“云养经济”平台打着科技赋能的噱头,将畜牧、种植等农业项目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伪造图片、视频等手段构建虚假的养殖、种植场景,或将种养规模、产量严重夸大,实际上投资者认养或购买的动(植)物根本不存在,或者与实际的生产能力严重不符。二是承诺短期高额收益,吸引用户投资。真正的养殖、种植业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能产生收益,但许多“云养经济”平台向投资者承诺短期内可以获得高额回报,且保证低风险甚至无风险,实际背后并无真实的盈利模式支撑。三是“拉人头”式发展下线,层层收取提成。部分“云养经济”平台为了鼓励现有投资者推荐新投资者加入,常以“拉人头”方式鼓励投资者发展下线,并根据用户所在层级进行提成、分红,形成不断扩大的网络,快速吸收资金,具有传销的性质。
“云养经济”领域非法集资存在投资者多、分布广泛、监管难度大的特点,“爆雷”风险极大,需引起高度警惕。一是高额利息无法兑现。部分“云养经济”平台没有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收益,承诺的高额利息主要来源于投资者的资金,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在初期往往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二是资金安全无法保障。部分“云养经济”平台非法吸收的资金大多在个人或第三方关联账户,隐蔽性强,难以得到有效监管,投资者很难追踪资金的真实去向,平台可能将资金用于非种养项目,如支付前期投资者的利息、用于个人挥霍或挪作他用,追赃挽损难度大,本金难以追回。
近年来,还有不少“云养经济”平台“爆雷”,一些打着“云养经济”旗号的非法集资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受到查处。按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有关规定,对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将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自行承担。广大群众要谨记高回报伴随高风险,应自觉远离非法集资,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可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